duron_杜荣良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duron”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英特尔的主板是否兼容AMD的CPU?
2.地丝菌病简介
3.amd处理器从开始到今发展了那几代(中文名叫什么
4.CPU超频是指什么?
英特尔的主板是否兼容AMD的CPU?
很早以前是通用的,后来随着利益的分配和发展的需要,两家就有了各自的芯片接口,后来渐渐的就势不两立了。
附:CPU发展历史----Intel与AMD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是现代计算
机的核心部件。对于PC而言,CPU的规格与频率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一台电脑性能强弱重要
指标。
CPU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1971年。在那一年,当时还处在起步阶段的Intel公司推出
了世界上第一颗微处理器4004。这不但是第一个用于计算器的4位微处理器,也是第一款个
人有能力买得起的电脑处理器!
4004含有2300个晶体管,功能相当有限,而且速度还很慢,当时的蓝色巨人IBM以及大
部分商业用户对此不屑一顾。但它毕竟是划时代的产品,从此以后,INTEL便与微处理器结
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这么说,CPU的历史发展历程一定意义上也就是Intel公司x86系列CPU
的发展历程。
4004处理器核心架构图
4004的样子很像小虫子
不同版本的4004
再来一张4004
在4004发布后不久,英特尔连续发布了几款CPU:4040、8008,但市场反响平平,不过
却为开发8位微处理器打下了良好基础。
Intel 8008处理器
1974年,英特尔公司又在8008的基础上研制出了8080处理器、拥有16位地址总线和8位
数据总线,包含7个8位寄存器(A,B,C,D,E,F,G,其中BC,DE,HL组合可组成16位数据寄存器)
,支持16位内存,同时它也包含一些输入输出端口,这是一个相当成功的设计,还有效解
决了外部设备在内存寻址能力不足的问题。
8080处理器
8085处理器 采用了DIP封装
第2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二]
1978年,Intel公司再次领导潮流,首次生产出16位的微处理器,并命名为i8086,同
时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但在i
8087指令集中增加了一些专门用于对数、指数和三角函数等的数学计算指令。
Intel 8086处理器
8086的芯片内核
8086协处理器:8087
AMD仿制的8086处理器
以技术的观点来看,8088其实是8086的一个简版,其内部指令是16位的,但是外部是
8位数据总线;相对于8086内部数据总线(CPU内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外部数据总线(CP
U外部传输数据的总线)均为16位,地址总线为20位,可寻址1MB内存的规格来说,是稍差
了一点,但是已经足以胜任DOS系统和当时的应用程序了。
在4004、8008、8086、8088等最古老的CPU中DIP封装(双列直插封装)得到了广大的
应用,最大的特点是有两排引脚可以插到主板上的DIP芯片插座或焊接在相同焊孔数的几何
焊位中。
8088处理器 IBM PC的御用之选
故事转眼就到了1982年。这一年,Intel推出了划时代的最新产品80286芯片,该芯片
比8086和8088都有了飞跃的发展,虽然它仍旧是16位结构,但是在CPU的内部含有13.4万个
晶体管,时钟频率由最初的6MHz逐步提高到20MHz。其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皆为16位,地址
总线24位,可寻址16MB内存。从80286开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变出两种来:实模式和保
护模式。
Intel 80286芯片
80286的芯片内核
这是AMD的286芯片
第3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三]
1985年Intel推出了80386芯片,它是80x86系列中的第一种32位微处理器,而且制造工
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80286相比,80386内部内含27.5万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12.5MH
z,后逐步提高到20MHz、25MHz、33MHz。80386的内部和外部数据总线都是32位,地址总线
也是32位,可寻址高达4GB内存。
Intel 80386芯片
80386的芯片内核
AMD的386芯片
1989年,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80486芯片由Intel推出,这种芯片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
实破了100万个晶体管的界限,集成了120万个晶体管。80486的时钟频率从25MHz逐步提高
到33MHz、50MHz。
80486是将80386和数学协处理器80387以及一个8KB的高速缓存集成在一个芯片内,并
且在80x86系列中首次采用了RISC(精简指令集)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
令。它还采用了突发总线方式,大大提高了与内存的数据交换速度。
Intel 80486芯片
80486的芯片内核
AMD的80486 CPU,这是DX40,主频40MHZ
经典的486 DX66处理器,相信有不少玩家用过
第4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四]
Intel的第一代品牌CPU,Pentium,中文名称“奔腾”,采用PGA(Pin Grid Array Packa
ge,格栅阵列封装)封装方式,Socket7接口。
Pentium 75,老玩家不会忘记吧
Pentium的芯片内核
AMD推出的仿制品5x86/75
AMD的K5处理器
Intel将处理器命名为Pentium后,AMD为自己的新款处理器命名为K5,并且采用了PR值
来标注CPU。
稍后Intel推出了Pentimu Pro(中文名称“高能奔腾”),尽管性能不错,但远没有
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格十分昂贵,因此Pentimu 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至少,
市场生命也非常的短。Pentimu 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但Pentium Pro的设
计思想和总体架构却对Intel此后的处理器设计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失败的Pentium Pro
Pentium Pro的芯片内核
吸取了奔腾Pro的教训,Intel在1996年底推出了奔腾系列的改进版本,厂家代号P55C,也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奔腾MMX(中文名称“多能奔腾”)。这款处理器并没有集成当时卖力
不讨好的二级缓存,而是独辟蹊径,采用MMX指令集来增强性能。
Intel奔腾MMX处理器
Pentium MMX,支持多媒体技术的奔腾
在Intel推出奔腾MMX的几个月后,AMD也推出了自己研制的新产品K6。K6系列CPU一共
有五种型号(PR值),分别是166/200/233/266/300,五种型号都采用了66MHz外频,但是
后来推出的233/266/300已经可以通过升级主板的BIOS而支持100MHz外频,所以CPU的性能
得到了一个飞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一级缓存都提高到了64KB,比MMX足足多了一倍,因此它的商
业性能甚至还优于奔腾MMX,但由于浮点运算能力低下,又缺少了多媒体扩展指令集这道杀
手锏,K6在包括游戏在内的多媒体性能上要逊于奔腾MMX。
AMD的K6处理器
AMD K6/300
第5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五]
1997年5月,Intel又推出了和奔腾Pro同一个级别的产品,也就是影响力最大的CPU—
—奔腾Ⅱ(Pentium Ⅱ)。第一代奔腾Ⅱ核心称为Klamath。
作为奔腾Ⅱ的第一代芯片,它运行在66MHz总线上,主频分233MHz、266MHz、300MHz、
333MHz 4种,接着又推出100MHz总线的奔腾Ⅱ,频率有300MHz、350MHz、400MHz、450MHz
。奔腾II采用了与奔腾Pro相同的核心架构,从而继承了原有奔腾 Pro处理器优秀的32位性
能,但它加快了段寄存器写操作的速度,并增加了MMX指令集以加速16位操作系统的执行速
度。
经典的奔腾Ⅱ处理器
奔腾Ⅱ的芯片内核
为了对抗不可一世的奔腾Ⅱ,在1998年中,AMD推出了K6-2处理器,它的核心电压是2
.2伏特,所以发热量比较低,一级缓存是64KB,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抗衡Intel的MMX指令
集,AMD也开发了自己的多媒体指令集,命名为3DNow!。
不过和奔腾Ⅱ相比,K6-2仍然没有集成二级缓存,因此尽管广受好评,但始终没有能
在市场占有率上战胜奔腾Ⅱ。
AMD K6-2处理器
AMD K6-2 300MHz
1999年,英特尔发布了Celeron(赛扬)处理器。简单的说,Celeron与Pentium II并
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它们的内核是一样的,最大的区别在于高速缓存上。最初的Cele
ron是没有二级缓存的,目的是降低成本来夺取低端市场的份额,就像当年在386、486的基
础上,制造386SX、486SX简化版的做法一样。
Intel Celeron处理器
为了降低成本,Intel推出了采用PPGA(塑料格栅阵列)封装的Socket 370接口赛扬处
理器。
Socket 370封装的Celeron
有着良好超频性和极佳性价比的赛扬处理器基本上将低端市场蚕食殆尽,AMD开发出来
的准备用来对抗Pentium 3的K6-3也因性能平平而陷入困境!
AMD K6-3处理器
第6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六]
然而AMD并没有停止脚步,一个更强大的秘密武器要出笼了。Athlon处理器的发布使得
AMD彻底摆脱了跟在Intel后面走的阴影,至此AMD开始了完全独立自主设计研发处理器的道
路,并且第一次在主频上超越了Intel。
对于AMD来说意义巨大的Athlon处理器
再来一张裸体的Athlon处理器
AMD K7 Athlon(0.25μm) Processor 部分参数
主频 504 MHZ
多媒体指令集 AMD Extended 3DNow! Technology
CPU一级数据缓存 64KB, 2 Way, 32 byte lines
CPU二级缓存 512KB, 2 Way, 64 byte lines
处理器版本 Level 6 Rev. 1.2
1998年英特尔发布了Pentium II Xeon(至强)处理器。Xeon是英特尔引入的新品牌,
取代之前所使用的Pentium Pro品牌。这个产品线面向中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工作站市场,
是Intel进一步区格市场的重要步骤。Xeon主要设计来运行商业软件、因特网服务、公司数
据储存、数据归类、数据库、电子,机械的自动化设计等。
Pentium II Xeon处理器不但有更快的速度,更大的缓存,更重要的是可以支持多达4
路或者8路的SMP对称多处理器功能。
Intel奔腾Ⅱ Xeon处理器
1999年初,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奔腾处理器——奔腾III(Pentium Ⅲ),第一批的
奔腾III 处理器采用了Katmai内核,主频有450MHz和500MHz两种。这个内核最大的特点是
更新了名为SSE的多媒体指令集,这个指令集在MMX的基础上添加了70条新指令,以增强三
维和浮点应用,并且可以兼容以前的所有MMX程序。
Slot1奔腾III处理器
Socket 370的Pentium III和Celeron处理器
在0.25μm工艺的Katmai之后,奔腾Ⅲ又导入了0.18μm的Coppermine核心。除了制程
带来的改进以外,部分Coppermine奔腾III还具备了133MHz的总线频率和Socket 370的插座
,为了区分它们,Intel在133MHz总线的奔腾III型号后面加了个“B”, Coppermine核心的
产品后面加了个“E”,例如频率为800MHz、外频为133MHz的Coppermine奔腾III就被称为
Pentium Ⅲ 800EB。
第二代Pentium III处理器(Coppermine内核)
从实际意义上讲,铜矿P3才是真正的P3处理器,全新的内核以及制造工艺带来了明显
的性能提升。不过其封装方式把大家着实的耍了一把!Intel这次又换了接口方式,还好有
转接卡。
铜矿Pentium III处理器
Pentium III处理器芯片内核
看到Coppermine核心的奔腾III大受欢迎,Intel开始着手把Celeron处理器也导入这个
核心,在2000年年中,Intel推出了Coppermine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俗称Celeron 2,由
于转用了0.18μm的工艺,Celeron的超频性能又得到了一次飞跃,部分低频型号超频幅度
可以达到100%!
Coppermine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
第7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七]
真正让AMD扬眉吐气的是原来代号Thunderbird(“雷鸟”)的Athlon处理器。Athlon
具备超标量、超管线、多流水线的Risc核心(3Way SuperScalar Risc core),采用0.25
微米工艺,集成2200万个晶体管。Athlon包含了3个指令解码器、3个整数执行单元(IEU)
,3个地址生成单元(AGU)和3个多媒体单元(就是浮点运算单元),Athlon可以在同一个
时钟周期同时执行3条浮点指令,每个浮点单元都是一个完全的管道。
由于K7强大的浮点单元,使AMD处理器在浮点上首次超过了Intel当时的处理器。
AMD Thunderbird内核的Athlon处理器
在低端CPU方面,AMD推出了Duron CPU,它的基本架构和Athlon一样,只是二级缓存只
有64KB。Duron从发布开始,就能远远抛离同样主攻低端市场的Celeron,而且价格更低廉
,一时间Duron成为低价DIY兼容机的第一选择,但Duron也有它致命的弱点,首先是继承了
Athlon发热量大的特点,其次是它的核心非常脆弱,在安装CPU散热器时很容易损坏。因此
尽管在兼容机市场很受欢迎,但始终打不进利润最高的品牌机市场。
Duron 750处理器,在低端市场打得赛扬抬不起头
Tunderbird核心的Athlon不但在性能上要稍微领先于奔腾III,而且其最高的主频也一
直比奔腾III高,1Ghz频率的里程碑就是由这款CPU首先达到的。
Athlon 1.2GHz的处理器
不过随着Pentium4的发布,Tunderbird开始在频率上落后于对手,为此,AMD又发布了
第三个Athlon核心——Palomino,并且采用了新的频率标称制度,从此Athlon型号上的数
字并不代表实际频率,而是根据一个公式换算相当于竞争对手(也就是Intel)产品性能的
频率,名字也改为AthlonXP。
AMD AthlonXP处理器
第三代Palomino核心的Athlon处理器
面对intel在高端和低端市场的同时打压,AMD在从0.15到0.13工艺转型成功后,便推
出了使用0.13微米工艺制造的Thoroughbred AthlonXP,新的制造工艺使的AthlonXP得以进
一步的提升频率来提高自身得性能。
Thoroughbred核心的AthlonXP
再来张绿色版的
移动版的Athlon MP
第8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八]
而这时的Intel在干什么?呵呵,Intel推出了偶认为是失败的作品,PⅢ 1.33GHz!
Intel PⅢ 1.33GHz
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失利,但实力强大的Intel,在上个世纪末的2000年11月,发布了旗
下第四代的Pentium处理器,也就是现在我们天天都能接触到的Pentium 4。Pentium 4没有
沿用PIII的架构,而是采用了全新的设计,包括等效的400MHz前端总线(100MHz×4)、 SS
E2指令集、256~512KB的二级缓存,全新的超管线技术及NetBurst架构,起步频率为1.3G
Hz。
第一个Pentium 4核心为Willamette,全新的Socket 423插座,集成256KB的二级缓存
,支持更为强大的SSE2指令集,多达20级的超标量流水线,搭配i850/i845系列芯片组。I
ntel陆续推出了1.4GHz~2.0GHz的Willamette核心P4处理器,而后期的P4处理器均转到了
针角更多的Socket 478插座。
Intel Pentium 4处理器
Willamette核心P4
Socket 478接口Willamette核心P4
和奔腾III一样,第一个Pentium 4核心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好评,主要原因是新的CPU架
构还不能受到应用软件的充分支持,因此Pentium 4在测试中经常大幅落后于同频的Athlo
n,甚至还如Intel自己的奔腾III。
几乎在Willamette核心P4发布的同时,Intel又推出了新的图拉丁(Tualatin)核心的
P3处理器。这款处理器采用133MHz外频、256~512KB二级缓存(视版本不同,服务器版和
移动版都拥有512KB二级缓存,桌面版则只有256KB),性能相当优越。
图拉丁核心的P3 1.2GHz
新的图拉丁核心的P3处理器是Intel继P2和赛扬处理器后最经典的处理器,有着可以和
AMD的Athlon处理器相抗衡的出色性能。然而为了给性能奇差价格高昂的Socket 423接口P
4扫清上市前的道路,一款优秀的处理器却被Intel扼杀了!在市面上很难买到该核心的P3
,大部分都被Intel拿来当作赛扬(俗称的赛扬3、C3)来卖。
1.4GHz、512KB缓存的图拉丁核心P3S(S代表服务器版,M代表移动版)
一年以后,Intel发布了第二个Pentium 4核心,代号为Northwood,改用了更为精细的
0.13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大的512KB二级缓存,性能有了大幅的提高,加上Intel孜孜不倦
的推广和主板、芯片组厂家的支持,目前Pentium 4已经成为最受欢迎的中高端处理器。
Northwood核心Pentium 4处理器
转过来看看
Pentium 4的功能模块图
随后,Intel又先后发布了采用Willamette和Northwood核心的赛扬处理器,新的赛扬
处理器只是在原有P4处理器的基础上关闭了一半的二级缓存,新赛扬的二级缓存为128KB,
由于AMD的低端处理器Duron的停产,新赛扬在低端市场上可以说几乎没有对手。
这就是P4核心的新赛扬
在低端CPU方面,Intel发布了第三代的Celeron,沿用Tualatin核心,二级缓存的容量
提高到256KB,外频也提高到100MHz,目前Tualatin Celeron的主频有1.0/1.1/1.2/1.3GH
z等。
Tualatin核心的Celeron处理器
赛扬3.0GHz
再来张Pentium 4的芯片内核
第9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九]
2001年英特尔发布了Xeon处理器。英特尔将Xeon的前面去掉了Pentium的名号,并不是
说就与x86脱离了关系,而是更加明晰品牌概念。Xeon处理器的市场定位也更加瞄准高性能
、均衡负载、多路对称处理等特性,而这些是台式电脑的Pentium品牌所不具备的。Xeon处
理器实际上基于Pentium 4的内核,比起Pentium III的Xeon处理器来,要快30~90%,不
过这还要视乎软件应用的配置而定。Xeon处理器基于英特尔的NetBurst架构,有更高级的
网络功能,及更复杂更卓越的3D图形性能。
Xeon处理器
Xeon:Pentium 4的至强版本
2001年英特尔发布了Itanium(安腾)处理器。Itanium处理器是英特尔第一款64位元的
产品,这是为顶级、企业级服务器及工作站设计的,在Itanium处理器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
设计思想,完全是基于平行并发计算而设计(EPIC)。对于最苛求性能的企业或者需要高性
能运算功能支持的应用(包括电子交易安全处理、超大型数据库、电脑辅助机械引擎、尖端
科学运算等)而言,Itanium处理器基本是PC处理器中唯一的选择。
Itanium(安腾)处理器
2002年英特尔发布了Itanium 2处理器。代号为McKinley的Itanium 2处理器是英特尔
第二代64位系列的产品。Itanium 2将英特尔架构的效能与量产经济(Volume Economics)带
给需要运算效能的市场用户,相较于专属型(Proprietary)产品,Itanium 2处理器系列以
低成本与更高效能,提供高阶服务器与工作站各种平台与应用支持。
Itanium 2处理器是以Itanium架构为基础所建立与扩充的产品,提供了32位元的兼容
性,可与专为第一代Itanium处理器优化编译的应用程序兼容,并大幅提升了50~100%的
性能。Itanium 2具有6.4GB/sec的系统总线带宽、高达3MB的L3缓存,据英特尔称,Itani
um 2的性能足足比Sun Microsystems的硬件平台高出50%。
Itanium 2处理器
由于NetBurst微架构指令效能的低下,Intel只得进一步提高CPU的主频,并引入了超
线程技术用来和AMD的CPU进行对抗。超线程技术允许在单个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上同时执行
2个线程(或软件程序的一部分),支持超线程(HT) 技术的操作系统(如Microsoft Wind
ows XP Professional )可将一个物理奔腾4处理器“看作”两个虚拟处理器。通过利用其
它闲置资源,在多任务环境中,含超线程(HT) 技术的奔腾4处理器可使现有软件实现明显
的性能提升。不过据Intel官方资料表明,超线程技术只能在高主频(3.0GHz以上)的P4处
理器中才能得到完美的发挥。而且从各方面来看超线程技术所带来的性能提升并不像Inte
l所说的那样,不过还是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有趣的东西,例如在Win2000的任务管理器的性
能管理器里的CPU选项中可以看到两块CPU的显示,而在低于3.06GHz的P4处理器中打开超线
程技术反而会带来性能的下降。
P4 3.06GHz正面
反面也来一张
第10页:从开始到现在 版CPU发展史[十]
此时,处于被动位置的AMD正式发布了集成512KB二级缓存、Barton内核的Athlon XP系
列处理器。起跳型号是Athlon XP 2500+,还有2700+和3000+两款。样子看起来比前一个T
horoughbred B没有太大的差异,不过中间的Die Size稍微大了一些,应该是内建了512K
L2 Cache的缘故。除了正面以外,底部的样子也没有什么改变。Barton采用的仍然是Sock
et 462架构,现有Athlon主板都可以继续延长寿命,不过要先考虑旧主板是否有支持166M
Hz FSB,甚至是要支持到200MHz FSB才行。
Barton内核的Athlon XP
来看看反面
2500+基本都是采用新的制造工艺的Barton核心AthlonXP,采用的是27493的基板,基
板上可以看到印刷电路(早期的Barton也有看不到印刷电路的27488的基板,但目前已经看
不到了)。在CPU核心的上端有一颗电容,并且L2金桥全都是连通的
27493的基板2500+
反面
AMD公司的斗志谁都不能忽视。经过了漫长的等待,AMD公司基于“Hammer(铁锤)”
体系结构的64微处理器终于能够最终应用在台式计算机上了,随着AMD公司的速龙64处理器
的推出,主流x86架构的台式计算机也由此而迈入了64位的新天地。
速龙64处理器
Intel在Athlon 64的打击下也要开始准备还击的手段,这是新的P4 Prescott处理器。
工作频率2.66GHz,内建1MB二级缓存,应该是最低端的P4 Prescott处理器(后来Intel又
推出了2.4GHz、533MHz FSB的Prescott内核P4处理器)。
P4 Prescott处理器
反面也来一张
文章介绍到这里也就暂且告一段落了。当然,CPU发展的步伐却从未就此停止过前进,
Intel和AMD两大巨头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
地丝菌病简介
接口类型
针脚是CPU与主板连接的装置之一,其它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等。而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CPU接口类型不同,在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
针脚类型
Socket 775
Socket 775又称为Socket T,是目前应用于Intel LGA775封装的CPU所对应的接口,目前采用此种接口的有LGA775封装的Pentium 4、Pentium 4 EE、Celeron D等CPU。与以前的Socket 478接口CPU不同,Socket 775接口CPU的底部没有传统的针脚,而代之以775个触点,即并非针脚式而是触点式,通过与对应的Socket 775插槽内的775根触针接触来传输信号。Socket 775接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处理器的信号强度、提升处理器频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处理器生产的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随着Socket 478的逐渐淡出,Socket 775将成为今后所有Intel桌面CPU的标准接口。
Socket 754
Socket 754是2003年9月AMD64位桌面平台最初发布时的CPU接口,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低端的Sempron和高端的Athlon 64,具有754根CPU针脚。随着Socket 939的普及,Socket 754最终也会逐渐淡出。
Socket 939
Socket 939是AMD公司2004年6月才推出的64位桌面平台接口标准,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高端的Athlon 64以及Athlon 64 FX,具有939根CPU针脚。Socket 939处理器和与过去的Socket 940插槽是不能混插的,但是,Socket 939仍然使用了相同的CPU风扇系统模式,因此以前用于Socket 940和Socket 754的风扇同样可以使用在Socket 939处理器。
Socket 940
1 接口类型
2 针脚类型
2.1 Socket 775
2.2 Socket 754
2.3 Socket 939
2.4 Socket 940
2.5 Socket 603
2.6 Socket 604
2.7 Socket 478
2.8 Socket A
2.9 Socket 423
2.10 Socket 370
2.11 SLOT 1
2.12 SLOT 2
2.13 SLOT A
3 针脚数
Socket 940是最早发布的AMD64位接口标准,具有940根CPU针脚,目前采用此接口的有服务器/工作站所使用的Opteron以及最初的Athlon 64 FX。随着新出的Athlon 64 FX改用Socket 939接口,所以Socket 940将会成为Opteron的专用接口。
Socket 603
Socket 603的用途比较专业,应用于Intel方面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平台,采用此接口的CPU是Xeon MP和早期的Xeon,具有603根CPU针脚。Socket 603接口的CPU可以兼容于Socket 604插槽。
Socket 604
与Socket 603相仿,Socket 604仍然是应用于Intel方面高端的服务器/工作站平台,采用此接口的CPU是533MHz和800MHz FSB的Xeon。Socket 604接口的CPU不能兼容于Socket 603插槽。
Socket 478
Socket 478接口是目前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接口类型,针脚数为478针。Socket 478的Pentium 4处理器面积很小,其针脚排列极为紧密。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和P4 赛扬系列都采用此接口。
Socket A
Socket A接口,也叫Socket 462,是目前AMD公司Athlon XP和Duron处理器的插座接口。Socket A接口具有462插空,可以支持133MHz外频。
Socket 423
Socket 423插槽是最初Pentium 4处理器的标准接口,Socket 423的外形和前几种Socket类的插槽类似,对应的CPU针脚数为423。Socket 423插槽多是基于Intel 850芯片组主板,支持1.3GHz~1.8GHz的Pentium 4处理器。不过随着DDR内存的流行,英特尔又开发了支持SDRAM及DDR内存的i845芯片组,CPU插槽也改成了Socket 478,Socket 423接口也就销声匿迹了。
Socket 370
Socket 370架构是英特尔开发出来代替SLOT架构,外观上与Socket 7非常像,也采用零插拔力插槽,对应的CPU是370针脚。英特尔公司著名的“铜矿”和”图拉丁”系列CPU就是采用此接口。
SLOT 1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取代Socket 7而开发的CPU接口,并申请的专利。这样其它厂商就无法生产SLOT 1接口的产品。SLOT1接口的CPU不再是大家熟悉的方方正正的样子,而是变成了扁平的长方体,而且接口也变成了金手指,不再是插针形式。
SLOT 1是英特尔公司为Pentium Ⅱ系列CPU设计的插槽,其将Pentium Ⅱ CPU及其相关控制电路、二级缓存都做在一块子卡上,多数Slot 1主板使用100MHz外频。SLOT 1的技术结构比较先进,能提供更大的内部传输带宽和CPU性能。此种接口已经被淘汰,市面上已无此类接口的产品。
SLOT 2
SLOT 2用途比较专业,都采用于高端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的系统。所用的CPU也是很昂贵的Xeon(至强)系列。Slot 2与Slot 1相比,有许多不同。首先,Slot 2插槽更长,CPU本身也都要大一些。其次,Slot 2能够胜任更高要求的多用途计算处理,这是进入高端企业计算市场的关键所在。在当时标准服务器设计中,一般厂商只能同时在系统中采用两个 Pentium Ⅱ处理器,而有了Slot 2设计后,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中同时采用 8个处理器。而且采用Slot 2接口的Pentium Ⅱ CPU都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0.25微米制造工艺。支持SLOT 2接口的主板芯片组有440GX和450NX。
SLOT A
SLOT A接口类似于英特尔公司的SLOT 1接口,供AMD公司的K7 Athlon使用的。在技术和性能上,SLOT A主板可完全兼容原有的各种外设扩展卡设备。它使用的并不是Intel的P6 GTL+ 总线协议,而是Digital公司的Alpha总线协议EV6。EV6架构是种较先进的架构,它采用多线程处理的点到点拓扑结构,支持200MHz的总线频率。
针脚数
目前CPU都采用针脚式接口与主板相连,而不同的接口的CPU在针脚数上各不相同。CPU接口类型的命名,习惯用针脚数来表示,比如目前Pentium 4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Socket 478接口,其针脚数就为478针;而Athlon XP系列处理器所采用的Socket 462接口,其针脚数就为462针。
amd处理器从开始到今发展了那几代(中文名叫什么
目录 1 概述 2 疾病名称 3 英文名称 4 地丝菌病的别名 5 分类 6 ICD号 7 流行病学 8 病因 9 发病机制 10 地霉菌病的临床表现 10.1 肺地霉菌病 10.2 胃肠道地霉菌病 10.3 口腔地霉菌病 10.4 皮肤地霉菌病 11 实验室检查 12 辅助检查 12.1 组织病理 12.2 X线检查 13 诊断 14 鉴别诊断 15 地霉菌病的治疗 15.1 碘化物 15.2 制霉菌素 15.3 甲紫(龙胆紫) 15.4 唑类药 15.5 醋酸铝溶铝溶液 15.6 两性霉素B 16 地霉菌病的预防 16.1 一级预防 16.2 二级预防 16.3 三级预防 17 相关药品 18 相关检查 附: 1 治疗地丝菌病的穴位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地霉菌病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地霉菌病 已经自动替换为 地丝菌病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概述
地丝菌病(Geotrichosis)是一种偶见的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此菌为酵母样真菌,广泛分布,可寄生于土壤、蔬菜及水果上,最常波及肺及肠道。1842年由Beneff首次报道本病为一结核空洞患者并发地丝菌病。
由于本病是一条件致病性感染,故本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2 疾病名称地丝菌病
3 英文名称geotrichosis
4 地丝菌病的别名地霉病;地霉菌病
5 分类
皮肤科 > 真菌性皮肤病 > 深部真菌病
6 ICD号B46.4
7 流行病学传入途径:可由口腔、呼吸道、皮肤侵入,但更多作者认为本病是内源性的。因本菌可为一些身体器官的正常菌群,如Schoor报告在314个样本中29%分离出本菌;Peler等从痰、粪、尿及 *** 分泌物中取样,18%~31%的样本分离出本菌;Arenas等从健康皮肤上分离出此菌;Duron从外耳道中分离出此菌。发病与性别、年龄、职业等关系不大。
8 病因地丝菌病是由条件致病菌念珠地丝菌所引起,最常波及肺及肠道。
9 发病机制地丝菌病常伴发或继发于结核、糖尿病、白血病等消耗性疾病或伴发于长期用激素及艾滋病患者。常表现为支气管及肺部感染、肠道感染等,多见于严重免疫缺陷的患者。
10 地丝菌病的临床表现 10.1 肺地丝菌病肺地丝菌病临床表现似肺结核且常继发于肺结核,表现为发热、慢性咳嗽、咳痰及咯血,X线检查可见成片紧密浸润。支气管地丝菌病不波及肺,症状似细菌性或念珠菌性支气管炎,不发热但有咳嗽及带血的黏液样痰。X线检查可见弥散的支气管周围增厚。
10.2 胃肠道地丝菌病胃肠道地丝菌病临床表现似肠胃炎,伴胃痛及腹泻,需与念珠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10.3 口腔地丝菌病口腔地丝菌病临床表现似口腔念珠菌病。念珠白地霉是口腔、舌及腭的一些正常菌群,特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乳酪样斑,凝乳状白色假膜,揭除此假膜,遗留红斑性基底,伴烧灼感。咽、喉及其联合处可被波及。
10.4 皮肤地丝菌病大多数皮肤地丝菌病波及皮肤皱襞, *** 下、腹股沟及臀裂处最常波及,呈典型的红斑及渗出,并有角质层剥离。常有剧痒。此病很像皮肤皱襞念珠菌病,很少波及软组织。一旦波及则呈肿瘤性、结节性、肉芽肿性损害,很少波及骨。皮损可波及身体各部,尤其是面、手及躯干,伴明显的痒痛感。
11 实验室检查直接检查:痰、粪、渗出液、鳞屑用10%KOH涂片可见细的分隔菌丝,有时可见关节孢子。这时很易与皮肤癣菌及念珠菌种相混淆。
12 辅助检查 12.1 组织病理HE染色可见真皮、尤其是在皮下横纹肌内血管增生,周围有灶性及弥漫性细胞浸润;郎汉斯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纤维化,形成混合细胞性肉芽肿,浸润细胞间有散在和成簇的7~10?m圆形孢子及少数关节孢子。PAS染色则孢子非常明显,2~10?m大小不一,个别呈圆形,胞壁增厚。
12.2 X线检查肺及支气管地丝菌病应由X线检查确诊。
13 诊断耳地丝菌病临床表现似曲霉或念珠菌感染,特征为水肿、红斑、上皮剥脱及结痂。主要自觉症状是痒。直接检查:痰、粪、渗出液、鳞屑用10%KOH涂片可见细的分隔菌丝,有时可见关节孢子。X线检查:肺及支气管地丝菌病应由X线检查确诊。
14 鉴别诊断胃肠道地丝菌病临床表现似肠胃炎,伴胃痛及腹泻,需与念珠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相鉴别。
15 地丝菌病的治疗 15.1 碘化物碘化物对支气管、肺及皮肤地丝菌病很有效,每天用6g,常需持续用4~6个月。用法为:20g碘化钾溶解于300ml水中,即每15ml药液含碘化钾1g。此药一般可以耐受,主要副作用是胃炎,可用牛奶或橘子水冲服来预防。如果需要,可每天肌注或静脉注射碘化钾1~2g,其他副作用有皮疹、结节红斑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对免疫缺陷患者,则需选用唑类药物,如伊曲康唑或酮康唑。
15.2 制霉菌素是一种多烯类抗生素,对念珠白地霉非常有效。用法为:肺及支气管地丝菌病,每天150万单位制霉菌素溶于聚乙二醇气雾吸入。建议在晚间用气雾吸入;胃肠道及口腔地丝菌病可口服或外用制霉菌素。
15.3 甲紫(龙胆紫)可每天用3个胶囊,每个胶囊含30mg甲紫(龙胆紫),其外裹以柳酸苯酯。对口腔及皮肤地丝菌病可用0.1%甲紫(龙胆紫)15%乙醇溶液,每天外涂2~3次。
15.4 唑类药适用于肺、胃肠道及皮肤地丝菌病。酮康唑每天用400mg,伊曲康唑每天用100~400mg,亦可与制霉菌素或碘化钾并用。
15.5 醋酸铝溶铝溶液对耳地丝菌病可用5%醋酸铝溶铝溶液洗涤外耳道。其后应再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
15.6 两性霉素B对任何地丝菌病此药无效。
16 地丝菌病的预防 16.1 一级预防(1)用过滤空气或层流空气隔离易感病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2)控制糖尿病、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抗癌剂等的应用,皆有一定预防作用。
(3)加强食品管理,严防真菌污染。
16.2 二级预防由于本病非常急且严重,早期诊断极为重要。由于毛霉菌在分泌物中常不易检到,且难以鉴别,故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证据:即发病急,病情凶恶。发病部位第一是鼻脑,继以胸腔、腹腔、骨盆、胃和皮肤。致病因素有糖尿病的酸中毒,肺部感染的白血病和淋巴瘤,肠感染的营养不良,如小儿蛋白质缺乏症等,再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包括真菌培养)和病理检查(分泌物、抽出物、刮取物等),可能达到迅速诊断。一旦确诊,应立即使用两性霉素B,隔日静注1.2mg/kg。如有糖尿病应立即控制,鼻腔部位作外科清创术。也有主张联合疗法,除两性霉素B外,加用5Fc、伊曲康唑或氟康唑等。
16.3 三级预防及时使用两性霉素B,可使本病病死率从80%~90%下降至50%左右。控制糖尿病、鼻腔坏死组织作外科清创术,均可改善本病的预后。
17 相关药品碘化钾、伊曲康唑、酮康唑、聚乙二醇、甲紫、醋酸、醋酸铝溶液、克霉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
18 相关检查浆细胞
治疗地丝菌病的穴位 扁桃体0个隐窝,隐窝中含有脱落的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菌等。上皮下方及隐窝周围密集分布著淋巴小结及弥散淋...
盆腔桑那浴,要勤换卫生巾,因此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菌易乘机而入,造成感染。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
长溪菌性痢疾。天枢配上巨虚、曲池,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天枢配上巨虚、阑尾,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循际菌性痢疾。天枢配上巨虚、曲池,治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天枢配上巨虚、阑尾,有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
长溪CPU超频是指什么?
发展历程;
Duron 900~1300:2001年5月~2002年1月
Intel
Celeron(II)长期以来的竞争对手之后也推出了加强版。采用Morgan核心的Duron加入了SSE和3DNow+等新指令集支持能力。它的晶体管数增加到了2,518万,制程和外频则保持不变。
Morgan核心的Duron1.2G
Athlon XP 1500+~2100+:2001年10月~2002年3月
Thunderbird核心的后继者就是这款Palomino核心。在推出这款处理器的同时,AMD也发表了新的型号标示系统,之后的产品型号将不直接以处理器时钟频率来标示。Palomino仍旧采用0.18微米制程生产,晶体管数则增加到了3750万。另外Palomino也具备了一些新功能,像是热敏二极管防护机能等,不过一开始还没有主板能够支持。从Palomino核心开始,AMD为Athlon加入了SSE指令集的支持能力。至于高速缓存方面则没有任何改变。
和2 GHz Intel P4互相较劲:Palomino核心的Athlon XP 2000+
Athlon XP 1700+~2100+:2002年4月~2002年6月
随着Thoroughbred"A"核心的发表,AMD将Athlo的制程转换到了0.13微米。最大耗电量仍旧相当接近先前版本的处理器。
Athlon XP 1700+~2800+:2002年6月~2002年10月
AMD在Thoroughbred核心上做了许多改变:这款Thoroughbred"B"和"A"版核心不同,内部连接层数从7层加到了8层,而且外频上也有些差异。XP
1700+到XP 2400+等型号仍旧跑133外频,而XP 2600+和XP 2800+则能够上到166外频。
Thoroughbred B核心的Athlon XP 2200+
Athlon XP 2500+~3000+:2003年1月至2004年
Barton核心将是AMD Athlon最后一阶段的进化。和上一版本的处理器相比,它的L2高速缓存加倍到了512
KB,但同时时钟频率也稍稍降低了一些(和上一版本同型号相比)。它的晶体管数达到了5430万,耗电量则为74.3。这也是AMD在同一世代处理器中,首次出现同型号CPU比前一版本性能稍低的状况。
2004年,SEMPRON,462阵 166外频 754针SEMPRON 754针ATHLON
2005 64位CPU, 754针SEMPRON 754针ATHLON 939针SEMPRON ATHLON
2006 AM2接口--940针 SEMPRON ATHLON以及ATHLON X2系列
对应名称和INTEL对比
闪龙Sempron 对应赛扬系列
速龙Athlon 对应奔腾系列
毒龙Duron 对应赛扬系列,已经淡出市场,被闪龙取代
酷龙...这个好像没有,好像很多厂商用这个名字滥竽充数....作为自己电脑的品牌,说明自己用了AMD的CPU。
皓龙Opteron 最新型号,将来的主打,对应奔腾系列
这些是台式机
笔记本上还有很多,炫龙Turion等等。早期的速龙Althon(雷鸟thunderbred)>毒龙duron
近期的速龙Althon>闪龙Sempron(包括462针脚和754针脚以及939针脚)
皓龙也是新Althon的一种产品,基于双核的,性能最为强大
Intel:
奔腾(Pentuim)
迅驰(Centrino)
赛扬(Celeron)
酷睿(Core)
扣肉(Conroe)
Amd
毒龙(Duron)
速龙/阿斯龙(Athlon)
闪龙(Sempron)
皓龙(Opteron)
炫龙(Turion)
分类: 电脑/网络 >> 电脑常识
问题描述:
我是个电脑菜鸟,请高手给我解释解释。
解析:
严格意义上的超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是指任何提高计算机某一部件工作频率而使之在非标准频率下工作从而提高该部件工作性能的行为,其中包括CPU超频、主板超频、内存超频、显示卡超频和硬盘超频等等很多部分。
通常所说的CPU超频仅仅是提高CPU的工作频率而采用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CPU制造商都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而预留一点频率余地,例如实际能达到2GHz的P4CPU可能只标称成1.8GHz来销售,因此CPU超频方法可以使你在花费很小的情况下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在过去,我们超频的方法通常是将CPU的时钟速度加快。如今,许多主板厂商都开始在自己的产品上作了人性化的超频功能,因此超频的方法也从以前的硬超频变成了现在更方便更简单的软超频。所谓硬超频是指通过主板上面的跳线或者DIP开关手动设置外频和CPU、内存等工作电压来实现的;而软超频指的是在系统的BIOS里面进行设置外频、倍频和各部分电压等参数。一些主板厂商还推出了傻瓜超频功能,就是主板可以自动以1MHz为单位逐步提高外频频率,自动为用户找到一个让CPU能够稳定运行的最高频率。
对超频而言,冷却装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在超频以后,可以启动计算机,但在一分钟之内,你的机器死掉了,这通常是你的CPU过热的原因。我们选用的冷却装置通常是散热片、风扇或者是同时安装。你可以在电脑城里面找到这些设备。在选购散热片的时候,你要确信你的CPU和它匹配。散热片的表面必须与CPU的表面完全接触。你可以将散热片与CPU粘在一起,必要的话,在散热片上可以加装一个小风扇。同时,机箱的散热也非常重要。
超频对CPU和主板上的元件是有害的,但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这种损害并不会立刻降临到你的CPU上,只有当你的CPU在较高的温度下运行的时候才会产生。通常,一颗CPU的寿命是10年左右,超频会缩短CPU的寿命
CPU的频率
凡是懂得点电脑的朋友,都应该对‘频率’两个字熟悉透了吧!作为机器的核心CPU的频率当然是非常重
要的,因为它能直接影响机器的性能。那么,您是否对CPU频率方面的问题了解得很透彻呢?请随我来,
让我给您详细说说吧!
所谓主频,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时的时钟频率,从理论上讲CPU的主频越高,它的速度也就越快,因为频率
越高,单位时钟周期内完成的指令就越多,从而速度也就越快了。但是由于各种CPU内部结构的差异
(如缓存、指令集),并不是时钟频率相同速度就相同,比如PIII和赛扬,雷鸟和DURON,赛扬和DURON,
PIII与雷鸟,在相同主频下性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差异。目前主流CPU的主频都在600MHz以上,而频率
最高(注意,并非最快)的P4已经达到1.7GHz,AMD的雷鸟也已经达到了1.3GHz,而且还会不断提升。
在486出现以后,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
艺的限制,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该技术能
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因此在486以后
我们接触到两个新的概念--外频与倍频。它们与主频之间的关系是外频X倍频=主频。一颗CPU的外频与今
天我们常说的FSB(Front side bus,前端总线)频率是相同的(注意,是频率相同),目前市场上的
CPU的外频主要有66MHz(赛扬系列)、100MHz(部分PIII和部分雷鸟以及所有P4和DURON)、133MHz(部
分PIII和部分雷鸟)。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些媒体宣传一些CPU的外频达到了200MHz(DURON)、
266MHz(雷鸟)甚至400MHz(P4),实际上是把外频与前端总线混为一谈了,其实它们的外频仍然是
100MHz和133MHz,但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前端总线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2次甚至4次传输,
因此相当于将前端总线频率提升了好几倍。不过从外频与倍频的定义来看,它们的外频并未因此而发生改
变,希望大家注意这一点。今天外频并未比当初提升多少,但是倍频技术今天已经发展到一个很高的阶段
。以往的倍频都只能达到2-3倍,而现在的P4、雷鸟都已经达到了10倍以上,真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更高。
眼下的CPU倍频一般都已经在出厂前被锁定(除了部分工程样品),而外频则未上锁。部分CPU如AMD的
DURON和雷鸟能够通过特殊手段对其倍频进行解锁,而INTEL产CPU则不行。
由于外频不断提高,渐渐地提高到其他设备无法承受了,因此出现了分频技术(其实这是主板北桥芯
片的功能)。分频技术就是通过主板的北桥芯片将CPU外频降低,然后再提供给各插卡、硬盘等设备。早
期的66MHz外频时代是PCI设备2分频,AGP设备不分频;后来的100MHz外频时代则是PCI设备3分频,AGP设
备2/3分频(有些100MHz的北桥芯片也支持PCI设备4分频);目前的北桥芯片一般都支持133MHz外频,即
PCI设备4分频、AGP设备2分频。总之,在标准外频(66MHz、100MHz、133MHz)下北桥芯片必须使PCI设备
工作在33MHz,AGP设备工作在66MHz,才能说该芯片能正式支持该种外频。
最后再来谈谈CPU的超频。CPU超频其实就是通过提高外频或者倍频的手段来提高CPU主频从而提升整
个系统的性能。超频的历史已经很久远(其实也就几年),但是真正为大家所喜爱则是从赛扬系列的出产
而开始的,其中赛扬300A超450、366超550直到今天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它们就是通过将赛扬CPU的
66MHz外频提升到100MHz从而提升了CPU的主频。而早期的DURON超频则与赛扬不同,它是通过破解倍频锁
然后提升倍频的方式来提高频率。总的看来,超倍频比超外频更稳定,因为超倍频没有改变外频,也就
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正常运作;但是如果超外频,就可能遇到非标准外频如75MHz、83MHz、112MHz等,
这些情况下由于分频技术的限制,致使其他设备都不能工作在正常的频率下,从而可能造成系统的不稳定
,甚至出现硬盘数据丢失、严重的可能损坏。因此,笔者在这里告诫大家:超频虽有好处,但是也十分危
险,所以请大家慎重超频!
参考资料:
room.hbu.edu/personal/yaohome/page8应为现在论坛上有很多朋友问到关于CPU超频,所以就让小弟谈谈我本人的心得于体会。
一块CPU能够超频到多少是有很多原因的,譬如:CPU本身的质量,不同批号出厂的超频能力都有所不同。并不是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其次就要看其他周边硬件,主板对CPU超频有一定的影响。
超频的人有以下3种:
1 是一些刚买机的普通初学玩家,因为别人超他就跟着去超。并不知道超频的利弊,只是麻木的跟风。
2 是一些资金不多或机子不够用,又不想去升级换机的人。在这种情形下就只有去超频来提高机子的性能。
3 就是一些超级玩家又称骨灰级玩家。那些人往往为了兴趣和能够打破超频记录以去超频。他们的超频手法和一般玩家的很不同,他们为了CPU不被烧毁就想尽办法在低温下进行超频。并不是用风冷这么简单,而是用液氮、干冰等技术来达到降温的效果。往往在擦新新记录并用软件记录下来后,CPU和主板就会“报销”,真是即疯狂又浪费啊!
超频的利与弊:
利就是能够免费的获得更高的性能,还能够把CPU的最大潜能发挥出来。能够达到超频者的理想性能。
弊的方面就是减少CPU的使用寿命。CPU工作在非标准外频下还会影响其它硬件的正常使用。如果超得太高不单只系统不稳定,黑屏。甚至连CPU对烧毁掉。
超频的方法:
首先大家要知道:主频=外频*倍频
1 INTEL 的CPU因为在出厂时已经锁定倍频,所以就只有从外频下手。有一部分AMD的CPU可以通过连接L3金桥来降低倍频提高外频。通常的超频手法都是提高外频工作频率就能够达到提高CPU主频的效果。目前主流CPU的标准外频有100、133、166(注意:166已经是很难达到的外频)最好是在标准外频下工作(下文有说明)
2 如果还没有达到你想要的水平,可以提高CPU的电压(注意:每次调高的幅度最好是0.01),虽然通过调高电压可以再次突破CPU的主频,但是这样做会正加CPU的功率使温度升高,减小使用寿命。调得太高会烧毁,记得要适当。
超频要注意的问题:
1 最关键的问题也是最常见的问题—温度。在排除硬件存在质量问题的前提下,温度就是超频的最大“敌人”。很多人为了能够超频成功,在散热方面下了不小的工夫,买一个几百元的风扇、水冷、甚至用液氮和干冰等。如果温度超过CPU的最高界限就会烧毁。
2 在BIOS设置问题报警,一般设置为60度。
3 注意当CPU工作在非标准外频时给PCI、AGP等设备造成不能正常工作(正常工作频率是33Mhz和66Mhz)。这是主板最好有分频或锁定PCI和AGP工作频率的选项。当CPU的外频是100是就3分频、133就4分频、166就5分频。
4就算超频到一定的频率又不死机,这时也不要开心得过早。因为能开机运行几个软件都没事,并不代表你的机器一定稳定。你必须要运行一些《雷神之锤3》之类的大型3D游戏一个小时以上不死机才算成功。
在最后我祝愿所有的超频爱好者超频成功!!!因为我不想见到有更多的CPU壮烈牺牲:)
好了,关于“duron”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duron”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